不堪重负的高三男生跳楼自杀,他在控诉什么?

 2014年3月13日晚7点11分,浙江温州市平阳县萧振高中教学楼503教室内,高三学生们正在进行晚自习。突然,坐在第一排靠窗位置的男生突然站了起来,在同学的惊讶声中推开窗户,纵身一跃……

突然的意外吓傻了同班同学们,教室里响起阵阵尖叫,靠窗一排的几个女生吓得抱在了一起。随后,后排冲上来两个男生,和讲台上一名女老师在窗口查看一番后,两名男生冲出教室,向楼下跑去。

红衣老师回到讲台后,试图维持教室内的秩序,不过从她的动作来看,她也显得很慌乱,直到有同学提醒“快打电话”,她才抓起电话走出教室。

警方确认,跳楼男生姓贺,19岁,高处坠落导致颅脑损伤,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,目前已排除他杀可能。

高考在即,这位贺同学为何选择用这种惨烈的方式自杀?而且是在教室里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如此坚决、果断、无畏无惧地自杀,似乎是用自杀的方式在控诉什么。

学习压力山大、不堪重负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。学习的压力来自哪里呢?同学竞争的压力,老师施加的压力,父母亲人施加的压力,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。在所有这些压力中,父母亲人施加的压力是最致命的。

如果父母、亲人没有给予孩子任何压力,不管孩子的成绩如何,不管孩子考多少分,父母都全盘地爱他、理解他、尊重他,这个孩子绝对不会自杀。哪怕老师施加的压力有多大,哪怕同学之间竞争有多激烈,这个孩子都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。因为父母真正的爱与理解让他感觉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,他会善待自己的生命,同时承担自己的责任。

那些给孩子施加巨大压力的父母,一定会认为这是爱自己的孩子,事实果真如此吗?部分父母其实主要是爱自己的面子,或是把自己的面子放在第一位,把孩子的感受甚至死活放第二位,如果孩子高考成绩不好,考不上好的大学,他们会感觉很没面子,感觉无地自容。

部分父母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,但是他们的观念是错误的,或是有偏差的。在他们看来,是“成绩决定成功”、“成绩决定命运”、“成绩决定一切”。哈佛大学研究表明:知识(成绩)在人的成功因素中只占20%,而其他各种素质(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、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及承受失败挫折误解误会的能力)却占到80%。知识(成绩)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,而那些看似与知识(成绩)无关的因素却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。是性格决定命运,心态决定成败。

这位贺同学,用自己的死向天下过度给孩子施加压力的父母敲响了警钟,让这些父母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方式方法是否正确,但这个代价太大了。

 做家长的,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成绩,并为此焦虑,其实没了解到,孩子的综合素质像一座冰山,知识和技能只是冰山露出水面非常小的一部分。而水面下的90%——才能决定孩子将来能走多远。

这水面下的90%,正是关系孩子底层能力的——价值观、自我认知、品格和内驱力。这四项能力,共同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就和幸福指数。

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,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内容。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自主意志,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,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,这其实是在杀死孩子的精神生命,孩子精神上会变得非常脆弱。像很多有网瘾的孩子一样,那些有网瘾的孩子,要么是家里没有温暖,要么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,家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他们的“监狱”。所谓的网瘾,不过是他们从一个糟糕的“监狱”逃到另一个糟糕程度较轻的“监狱”而已。

因此,保持关系比教育更重要,父母和子女没有良好的关系,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,甚至你越说他越反着做,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呢?不仅教育的目的达不到,还会失去人间最宝贵的亲情。记住,当你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,你们同喜共悲的时候,不必教育,你的期望也会成为孩子的愿望,那就不仅会收获孩子的成功,还会收获亲情的幸福。

教育孩子之难,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,是否了与宽容与变通。要把孩子教育好,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,不然,上行下效、承先启后,孩子必然会出问题。

家长要想和孩子沟通好,一定要了解孩子,了解孩子的想法、喜好和内在需求,体会孩子的感受。面对孩子起初不合理要求,要用爱的原则、爱的理由拒绝他。孩子做了错事或坏事,必须让他承受结果,做了好事也要让他得到表扬和肯定。如果得到的爱、关注、认可不够,得到肯定和鼓励比较少,孩子的自我评价就会偏消极方向发展。

另外,父母替孩子做的事情越多,孩子的能力就越差。父母越是希望给孩子更多的快乐,孩子越是不会快乐。因为父母的这种做法,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,孩子无法享受自己独立做决定的快乐。只知怜惜孩子,不舍得使用孩子,这是很多父母爱的误区。爱孩子,就要舍得使用孩子。刀越磨越亮,脑越用越灵,孩子越用越能干。

父母只能是风,而孩子是船。他掌握着舵柄,并最终独立地选择航程。你可以使劲地吹,以影响他的风帆,但你不可能代替他航行。谁是船长?父母们千万要把这事想明白。不然,你连当风的机会也会失去。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,一个人躺在地上,如果他不想起来,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来,即使起来了也马上又会趴下。

我们之所以形成现有的人格,完全是因为在孩提时期所受到的创伤。例如,在婴儿时期我们期待被爱,期待被关怀和拥抱,如果这些需求没办法被满足,我们会受到伤害,本能地会做反应来自我保护。如果伤害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,这种自我保护能力会不断地被启动,我们的人格会不断地被扭曲,慢慢的发展成另一个“我”,一个远离高层自我或自行本体的“我”。

在父母严密监控下的孩子,成人后要么容易依赖别人,要么容易去控制别人。父母不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,他们也学不会尊重自己或别人的个人空间。

发表评论